⚖️自足平衡
天地生灵、万事万物需要自足平衡,生物需要平衡体温、平衡饮食,企业需要平衡财务,国家需要平衡地区利益等等。虽然平衡点在哪里不容易觉察,但失衡点还是很容易觉察与预见的,要提前预警。
1. 平衡熵
Section titled “1. 平衡熵”因为封闭系统会一直熵增,所以要平衡需要从外部输入负熵,以便熵减。
熵增的代价需要有人承受,最终是大自然承受。可以用自动化等办法减少熵增。离水流比较近,下雨比较多的地方,熵增废热更容易排出去。
保持自足、平衡、简单、安全、清净、灵动、适宜。可以【量化可视化】各种指标,便于理解系统及其变化,并维护其稳定演变。
越是简单的,越不容易熵增。所以,默认简单,从简单开始,慢慢加入复杂性,才是演进之道。就像数学,从一些简单的公里开始,不断推演更复杂的定理。程序也一样,从最简单最主要的功能开始,做好做完善,然后才加入复杂的改进型需求。
如何熵减,如何管理风险、代价、收益等,如何增加安全性、深度、创新空间,保持可持续发展,是个核心问题。可以进行定量分析与建模,作为参考,但可能很不准确,不作为评价标准。另外,价值与风险并存,需要一起研究。
2. 平衡技术双刃剑
Section titled “2. 平衡技术双刃剑”过去乃至现在的很多技术比较死板,毕竟技术本身不是活的,只是解决特定问题的工具。但人和社会是复杂的,科技大爆炸带来好处的同时,也很容易让社会各层面全面失衡,造成社会的混乱和熵增。
随着开源社区、软件技术与人工智能的发展,很多技术、系统、产品、价值等可以变得更加安全、清净、平衡、灵动、适宜,更加适应于多变环境。
-
首先是【开源社区】对适宜价值的贡献。相比于专有的不公开的商业产品,开源跟宗教修行挺像的,以无私奉献为精神内核,以信众捐助为生存基础,以公众活动为主要形式。开源社区让技术更开放更清晰更灵活更加适宜。
-
其次是【软件技术】本身的持续发展。技术分工越来越专业,比如,形象地说,前端是屏幕形色空间体验开发大师,后端是存储数据空间业务开发大师,中间还有个跨端是网络传输空间 Web 开发大师。
-
最后是【人工智能】的发展。理论上可以无限接近于人类智能,所以能跟手机一样替代很多现有技术,或者让现有技术更适宜。问题是 AI 需要被限制,要驾驭 AI 技术与人性。
但是技术是把双刃剑。不要学纳粹德国和以色列,把技术用在干坏事上。而且越高级越复杂的技术越有自己的主见,比如计算机和AI,难以被完全把握。而且这些技术昂贵,需要花很多人力物力去把控,就跟养了一只老虎一样。所以普通人可以对复杂技术怯魅,并远离对复杂技术的直接把控,以免被伤害。
无论技术手段怎么进步,最终都要落到实处,要接地气。在不断抽象分析的同时,可以更具体更综合性地考虑用户需求与复杂性处理。
举几个例子:
- 屏幕管理器,让用户更综合性地考虑电子屏幕的使用,功能不再孤立,而是有联系,高内聚低耦合。
- 数据细胞 DataCell,综合性数据工具集,系统化地对动态流变的数据进行观察、收集、存储、处理、分析、展示、维护、建模等。并适合保障个人小数据的安康与适宜。
- 其它可以研究的:适宜系统 FitSys、适宜技术栈 FitStack、适宜界面 FitInterface、适宜信息流 FitInfoFlow 等。
3. 平衡权利责任,可信沟通
Section titled “3. 平衡权利责任,可信沟通”关于权责可以参考文章【权责】。
我觉得对于人与人的关系,人与社会的关系,权责匹配平衡是非常重要的,甚至是第一要素,否则必然不可持续,社会动乱,大厦倾倒。
如何平衡权利责任,是个很复杂的问题,但是肯定是需要所有人都能参与的,毕竟涉及到所有人的权利责任。
只有在权责匹配的社会,人与人之间才会建立足够的【信任】,形成足够多的可信的【社会场域及其沟通语言】,可持续地合作共赢。
可信的沟通很重要,因为只有足够的可信的沟通,才能有效交换信息,并缓解矛盾。现代社会虽然基本不会用消灭对方的方式来消灭矛盾,但是也搞了很多阻碍沟通的制度。比如雇佣制度,让老板容易为所欲为,让员工的权利和声音很容易被忽略,导致社会经济的矛盾重重。